南宁老城,隐匿于喧嚣的市井味道-旅游头条
漫游迹专栏|第三十一期
隐匿于喧嚣的市井味道——南宁散记
文图/桃小妖
提到广西旅游,人们一般去的都是广西、桂林之类的地方。
而南宁,因为没有什么旅游景点,充其量就是个中转站,这里的旅游资源并不丰富,无论自然风光还是历史古迹都不出众,这也不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可以满足你血拼的欲望。
付文丽很少有人会专程为旅游而来。
但是,相信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气质,值得我们用心去发现。
南宁,就算没有著名的旅游景观,也有它独特的韵味。
━━━━━━━━━━━━━━━━
金狮巷
老城残迹
说起老南宁记忆,很多人都会联想到中山路、水街,但隐匿于喧嚣中的金狮巷,却鲜有人注目。怎样做网站
这是个太不起眼的小巷,如若不是导航提示,很可能就错过了。往巷子深处走去,窄小的道路两旁散落着一个个打制金银饰的小摊,摊主们或埋头苦干或与邻里闲话家常,径直往里走,小摊消失不见丁默群,“金狮巷民居群”的石碑赫然出现在眼前。
这是南宁市区唯一的清代至民国时期的民居群,在这座历史积淀并不深厚的城市,实属难得。小巷一片寂静,远离外面步行街的喧闹,只偶尔会与个把乡邻擦身而过。
这条300多米长的小巷,在民国时期曾是有名的“富人区”,这些如今看起来老旧不堪的门面,多年前也曾显赫一时。而说起巷子名称的由来,不得不让人想到它的孪生姐妹银狮巷,原本两条小巷只隔着一排房屋,但银狮巷终未逃脱革新的命运,已在多年前被拆毁。
两条小巷承载着老南宁们太多的记忆,这里不仅是当时先进文化的传播地(清代至解放前,多家报社在此成立),也是著名的文娱场所,从清代到民国,多家讲演所、书院书局、影院戏场在此兴起。
抬头看四周的建筑,新旧程度不一,古朴小院与现代居民楼交互错落,电动车、自行车随意地停在门前,饰有红灯笼的老屋对面,新楼上的妇人正认真地擦拭着裸露于户外的空调。这些许新意中又弥漫着破败的味道,或许不起眼,或许不协调,但生活气息满满。
小巷里50号、52号、54号、56号等10栋现存旧宅户户大门紧闭,原以为这些老屋的主人会利用祖宗遗留下来的历史优势,开个咖啡馆茶馆或是直接敞开门户让人参观,谁知古宅比新楼更冷清。
这个院子是清末民初的宅院,其主人汤可权先生是民国时期南宁的商界名流,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市民建会委员、市工商联委员,也曾当选为市人大代表。而这座老屋,在当时也是名气响当当的“豪宅”。
这里仅存的10栋老建筑主要集中在巷子右侧,走走停停,听街坊用南宁白话寒暄,感觉自己仿佛有穿越时空的魔力,飞回到那个遥远的年代,置身于当时的一幕幕市井生活之中。
━━━━━━━━━━━━━━━━
步行街
古街新貌
从金狮巷出来,就是南宁最繁华的百年商业老街——兴宁路和民生路步行街。
街道两旁密密匝匝地排列着的二三层高的建筑,就是岭南特色的“骑楼”。一层通常作为商铺,二层为住宅或仓库。政府为了保护和发展这南宁市保存最为完好的骑楼群,将老房子重新整修,变成了如今古典与现代交织的模样。
这里现在是年轻人的购物天堂,商铺多以中低端休闲运动品牌为主西秦人才网,很受学生欢迎。
沿着民生路步行街走到头,来到当阳街与民生路的交汇处右拐,再沿着当阳街走一小段就来到了新华路, 这条熙熙攘攘的街道,曾是紧贴着城墙的“城根路”,后来城墙被拆,路面拓宽,样貌相比当年已有天壤之别。
街道虽改头换面,路上的水塔却始终伫立。这座历经80多年风雨的水塔曾和东北边的望火楼遥相呼应,成为南宁市的地标性建筑。20世纪60年代以前,新华路水塔是周边兴宁路、民生路和解放路一带的主要供水来源,在那个人人都还去邕江边挑水喝的年代,它是通往便利生活的开端。如今,水塔虽不再发挥作用,却因是南宁工业发展的历史见证者而被保存下来,她站在那里,挥别过去又迎接崭新的时代。
水塔旁的清真寺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八年(1607年),嘉庆九年(1804年)重修。一层开设饮食服务店,以便自养,部分房间为净水堂;二楼为会议厅、宿舍和办公室;大殿在三楼。这里的清真饭店,也算是养育了一代人。
━━━━━━━━━━━━━━━━
中山路
应有尽有的“杂烩”市场
与西安的“回民街”,武汉的“户部巷”,成都的“锦里”一样,南宁的“中山路”也是被外地游客熟知的美食街区。
现在游客们所说的中山路,主要是指北段的中山路美食街,历史并不特别悠久却丝毫不影响其名气,白天冷清的街道一到傍晚就开始迎来汹涌的人流,不知从哪冒出来的小摊常常把原本就不宽阔的道路挤得水泄不通,从老友粉、卷筒粉、粉饺、酸野、凉茶、各式传统甜品等南宁风味小吃mc九魂,到海鲜、烧烤、东南亚美食等等应有尽有,与其说是南宁特色,不如称作大杂烩更为贴切。
中山粉饺所谓粉饺,就是米粉皮裹以馅料做成的饺子,面饺吃的是劲道,粉饺吃的是Q弹,老南宁偏爱马蹄或者香菇馅儿的,浇上浓浓的黄皮酱应为人间美味大汉骑军。
瓦煲饭小小的瓦煲被火熏得染上了一层黑色,香气从顶部冒出苏笠汶,是腊肠熟透的味道。优质的瓦煲饭的米饭很爽很香,菜的香味完全浸入了米饭里。老南宁还会把底部的锅巴一并吃完。
甜品南宁夏季湿热张悉妮,因此当地人都爱饮各种简单的甜品解暑,所以当你看到几粒玉米用白水一煮再加点糖就成一碗甜品时,请不要觉得奇怪,在炎夏来上一碗透心凉的绿豆沙,上火时来碗清补凉,吃完烧烤再喝碗马蹄爽,这就是老南宁的日常。
印度飞饼南宁人爱吃飞饼,即使在餐馆点菜也时常能见到我本小人。
中山路卖飞饼的小摊也很多,飞饼的制作过程值得一看,这小哥摆弄飞饼像耍杂技一样灵活,在空中旋转几回合后稳稳地落在桌面上,引来一群看客围观。飞饼色泽金黄,薄如蝉翼,外酥里嫩,一定要趁热吃,且不能捂着,会影响酥脆感。口感略甜又层次丰富,重要的事情再说一遍,一定要趁热吃!
甘蔗汁广西是甘蔗大省,蔗糖产量占全国总量60%以上卓杏生,超过40%的广西农民涉足甘蔗种植。湿热的自然环境给予了甘蔗优越的生长条件,而甘蔗又回馈湿热环境的人们以甜蜜和清凉。立冬时节,成批的甘蔗开始被收购进厂,用以制糖帅之校草,随后大量上市,此时在街边都经常能见到卖甘蔗的小摊。除夕夜,家家户户都必买两条长长的甘蔗,寓意“节节高升”“甜甜蜜蜜”,甘蔗这种外表坚硬冷酷的水果,承载了太多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期许,这是它柔情的一面。
作为游客,或许煲一锅汤不现实,但若是蔗熟时节前来,请不要错过路边的甘蔗摊贺兰敏月。甘蔗主要分为果蔗和糖蔗。糖蔗又叫竹蔗,颜色青黄,体型偏细,含糖量高极品骷髅,用以制糖,我们喝的甘蔗汁通常是这种蔗榨的。
品质好的竹蔗汁水充盈,清甜解渴,且容易啃咬,削一截甘蔗直接吃往往比饮用汁水来得更划算且原汁原味。
炒田螺
南宁人爱吃田螺,夏日的夜晚,露天的田螺摊往往坐满了青年男女,一片嘈杂,用牙签戳上一大块螺肉,大口喝着刚从冰箱拿出的啤酒,和三五好友谈天说地,是永恒的南宁印象。
酸嘢摊
喜食酸的同学来南宁必尝。嘢,在南宁白话中是“东西”的意思落魄洪荒,酸嘢,直译过来就是“酸的东西”。
相对于江南和广东,广西不够甜,但绝对嗜酸,米粉里要加酸笋、酸豆角,吃白粥要配酸菜,就连水果都要腌渍成酸甜口味,也就是“酸嘢”重生粟小米。
酸木瓜、酸萝卜、酸李子、酸杨桃、酸芒果,每种来上几颗,就是一道美味的小零食。
━━━━━━━━━━━━━━━━
南湖
饭后消食地
离市中心不远,有一个免费的公园叫南湖。环湖一周的塑胶跑道上总能看到身强体壮的跑者和拖家带口来散步的居民。跑道两旁高耸的树木叶子几乎相接,为人们遮风挡雨遮太阳,一派亚热带风光。
南湖地铁站附近,草木葱茏,充分体现了“绿城”之美。绕南湖一圈铺了塑胶跑道,在绿树成荫的跑道上散步,是南宁人的生活乐趣之一。
虽然景观并不出众王妤涵,却是附近居民的后花园。每到夜晚这里也是情侣约会的隐秘场所。
有投稿意向的小伙伴可加漫游迹微信